你的位置:快三上海是正规彩票吗? > 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4-13 15:06 点击次数:65
1949年4月下旬,第四野战军接到命令组建兵团编制,共设立4个兵团。各兵团配置两位副司令员,其中第39军军长刘震被正式任命为第14兵团副司令员。
在常规情况下,担任兵团级职务后通常不再兼任军级领导职务。然而,刘震坚持继续兼任军长一职,并提出了充分的理由:渡江战役结束后,预计将与桂系部队展开多次激烈战斗。
尽管第四野战军拥有充足的兵力和众多经验丰富的将领,但其提出的这一理由最终获得了上级的认可。
《39军》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其最初建制为八路军344旅。这支部队随后演变为新四军3师的主力作战力量。在解放战争期间,经过整编重组,该部队被编入东北野战军序列,成为其第2纵队。经过多次建制调整,最终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
作为东北战场上最早成立的纵队之一,第2纵队自组建以来,司令员刘震始终坚守岗位,这在当时实属罕见。相较之下,第1、3、4、6等较早成立的纵队都曾经历司令员更替。第2纵队在刘震的指挥下,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其中第5师表现尤为突出。该师多次直接受命于总部首长指挥作战,在战功卓著的同时,也屡次获得上级表彰。
平津战役结束后,部队进入休整阶段。在第二纵队原有副司令员吴信泉的基础上,随着兵团组建工作的展开,原纵队政委被任命为兵团副政委,吴信泉则接任政委职务。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干部,吴信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往往同时承担军事与政治双重职责。
在解放军向中南地区推进的过程中,组织决定对第49军145师政委谭友林的职务进行调整,将其调往39军担任副军长一职。这次人事调动发生在部队南下作战的关键时期,体现了上级对谭友林工作能力的充分认可与信任。
谭友林早年加入红2军团,在土地革命阶段曾任师政委一职,抗日战争期间转任新四军4师旅长。刘震也曾在新四军4师担任4旅旅长,与谭友林有过短暂共事。1941年,谭友林被调往延安学习,而刘震在率部抗击顽敌后,因部队战斗力受损,被编入3师序列。两人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军职与资历基本处于同等水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谭友林被派往东北战场,在359旅担任副旅长职务,主要负责二线地区的剿匪任务。与此同时,刘震作为2纵司令员,指挥部队开展机动灵活的作战行动。直到1948年3月,谭友林才从地方部队调离,被任命为新组建的12纵的师政委。
1949年4月,原2纵改编为39军,其领导层进行了相应调整。兵团副司令一职由原政委接任,而副军长的职位则改由政委担任。此时,他作为副军长刚刚被调派至39军任职。
刘震被任命为兵团副司令员时,上级并未安排其兼任39军军长职务,这一兼任决定是他主动提出的。这一安排可能基于对39军现状的考量:该军尚未物色到合适的军长人选。若从副军长中提拔,新任者刚调入部队,对整体情况缺乏深入了解,而即将展开的南下作战任务艰巨,可能对部队战斗力造成不利影响。
部队若任用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干部,往往会导致上下级关系不协调,进而削弱整体作战效能。从客观角度分析,虽然部队确实需要具备较强指挥能力的干部,但新任干部与原有团队之间的磨合期不可避免,每位指挥官都有其独特的作战思路。以韩先楚调任3纵司令员为例,尽管政委已制定完整的作战计划,但他并未直接采纳,而是提出了不同见解。最终,这一作战方案不得不通过举手表决,甚至需要上级部门进行裁定。
作战决策若无法达成共识,往往会导致情绪化反应,进而影响执行效果,甚至产生疏漏。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确保上下级之间的紧密协作与团结,始终是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
刘震对这支军队怀有深厚的情感,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兼任军长期间,他因病留在武汉休养,但对新任军长的人选始终挂念在心。经过深思熟虑,他推荐了政委吴信泉接任这一职务,认为其熟悉部队情况,并且长期兼顾军政工作。与此同时,副军长谭友林继续担任原职,未作变动。
#百家说史#
